第898章 幽州三万里_楚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赵元始四年,秋。

  旭日东升,金光万丈,

  帝都幽州,巍峨耸立在晨光之中。

  幽州城外,大清河、子牙河、大运河交汇处,

  河道辽阔,河水涛涛,波光粼粼,

  南来北往的大船,遮天蔽日,

  幽州各地的小船,见缝插针。

  南北两路河道,皆是船舶如队,连绵不绝。

  号角声、鸣笛声、船夫的叫骂声,充斥在幽州城最繁华的东市水门。

  山河万里国,城阙九重门。

  不睹皇居壮,安知天子尊。

  帝都幽州。

  东城早市,时间就金钱!

  广阔的河道上,等着送货的船家们,对着前方磨磨唧唧的大船,

  上来就是口吐芬芳,友好交流。

  河道壮阔,连绵不绝的大船接连驶过。

  从幽州的石叠望楼看,

  有一艘巨大的两层楼船,正扬帆在清晨的幽州河道上。

  “噗-噗-噗……”

  甲板深处,传来了类似官靴的脚步声。

  一个头戴方巾,身穿白色长袍的七尺书生,缓缓走出了总是带着一股汗臭味的船舱。

  清风徐来,水流潺潺,

  左右而观,天地之间,大船如行人般拥挤,到处是吼叫的船工。

  两艘巨船,似乎杠上了,它们为了抢先进码头,

  扬帆而起,并驾齐驱,互不相让。

  “嘟-嘟-嘟!!!”

  尖锐的水门鸣笛之音,响彻幽州城外的数里河面,

  这是高耸的幽州望楼上,在不停的示警。

  白衣书生被鸣笛吸引,顺着声音的方向,转向幽州城,

  下一瞬间,书生双目圆睁,嘴巴能塞下鸡蛋。

  只见幽州东市水门,巍峨无比。

  数座千丈码头延伸而出,内中船支密密麻麻,

  那货船之多!

  一时间,甚至见不到水面,到处都是木船的海洋。

  再往后,码头上的赵人数以万计,

  他们吆喝、吵闹,时不时还有怒骂声飘来。

  后方城池,更是让书生头皮发麻,

  巍峨十丈的幽州水门,大气磅礴,彰显了赵国三万里疆土的雄威。

  此刻,巨大的城门楼上,有令旗在不停挥舞,示意书生船只停下。

  幽州城?!

  这就是赵国帝都幽州城。

  “绛帻鸡人报晓筹,尚衣方进翠云裘。”

  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”

  “哈哈哈,这样的城池,才配得上老子。梁国,我早就受够了!”

  忽然,振臂高呼的书生,

  感觉隔壁的那艘大船,速度快了很多,

  方才甲板黝黑的水手,迅速远离了他们。

  就在下一刻,书生都还没反应过来,是自己的大船减速了时,

  就见一个五大三粗,面目虬髯的大汉,怒气冲冲跑了出来,

  他站在船首,暴躁起跳,对着前方怒骂道,

  “梁老鬼,你特么赶着投胎!祝你特么早点死。”

  “哈哈哈!狗东西,怂了就后面跟着,别特么出来丢脸。以后看到老子的船,自己躲后面去。”

  有道是,

  忍一时越想越气,退一步越想越亏。

  船家似乎是兵卒出身,他叫嚣着拿兵器,等下去城里找老梁。

  四五个黝黑的水手,好像都是本家人。

  他们极力阻止,一路跟着船家,拉拉扯扯,劝阻他别冲动。

  现在不是以前了,

  巡更武侯都办了几个大案,杀的全是大族。

  如今啊,随时能逮捕他们,

  真惹了事,过去的部队可保不住他们了。

  “你们看……船家这就是不懂变通,生没必要的气!”

  白衣书生在甲板上,对着几个大孩子侃侃而谈,

  在书生看来,不管是那个梁船家,还是这个粗汉,

  他们的大船能跑幽州路,都是有背景的。

  这一趟运输所挣取的财物,远比常人高出太多。

  何必为了些许小事而置气,不值得,不值当啊!

  “姓王的,把船费结一下。”

  不知何时,就在书生高谈阔论之际,

  面目虬髯的大汉,竟然出现在了甲板上。

  “所以我说……你就不懂变通了吧!”甲板上,十几双眼睛的注视下,白衣书生镇定自若,气势猖狂的训斥船家,

  “我,王勃!一看就是才高八斗,今科必中之人。”

  “小小船资,换今后状元郎的人情,你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吧?”

  “知道,麻烦把船费结一下。”虬髯大汉不为所动。

  “我……你,你是一点悟性都没有!迂腐,势利眼……”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“幽州大道连狭斜,青牛白马七香车。”

  “玉辇纵横过主第,金鞭络绎向侯家。”

  这就是骑牛而出,雪林横扫天下,洛阳大才周云的赵国吗?

  太恢弘了!

  帝都幽州,东市水门前方,

  一个小小书生,道出了心中的豪迈。

  元始四年,科举考试。

  王勃之才,志在必得。

  只是目前……稍稍,稍稍窘迫了点。

  船家的钱结了,是一户从洛阳来的农家结的。

  老夫老妻,实实在在的人,

  这一路,王勃本就多有麻烦他们,自是没脸找他们要钱。

  所以闲暇之余,王勃便尽心尽力,教导他们家的两个孩子。

  别说,这两个大孩子都挺有悟性,

  尤其是这个十三四岁,叫小叶子的女孩,

  举一反三,一点就通,有时候还能把他都问到了。

  这水平?

  就比王勃小时候,差那么一点点了。

  “有时候我是真的不能理解,梁国衙门里坐着的,到底是什么品种?”

  “我说要想税收高,就要治理好市坊,那样钱就自然多了嘛?”

  “我说要规矩,规矩!鱼塘里,想要鱼多,那得水好才有鱼。加鱼进去就死,有什么用呢?”

  幽州大河,东门码头。

  大船甲板上,白衣书生王勃,迎着朝阳,

  对身后一群大孩子侃侃而谈,

  “我问上官,市场要不要搞好?他摇头。”

  “我问他,赋税想不想多?这……这特么那孙子又点头。老子痛不欲生,这特么是对牛弹琴!”

  “对牛弹琴是什么样的,懂不懂?”

  王勃说的慷慨激昂,他带着自信的笑容,看向下方一群木讷的学生,

  这一路走来,虽然只有十几天,

  但这条船上,他已经有不少小崇拜者了。

  此刻,王勃的问题,让他们集体木讷的摇摇头,齐声说道,

  “不懂……”

  “呐!对牛弹琴呢,就是现在这样的。”王勃瞧了瞧这群榆木脑袋,对着大伙挥手道,

  “散了,散了。今日到幽州,我们缘分已尽。今后再想见我,来状元府吧。”

  大船劈波斩浪,缓缓向前,

  进入码头后,有大量纤夫拉船。

  听船家说,前段时间,这些纤夫还要他们给钱,

  最近这两个月,连纤夫的钱,他们不用付了。

  好像是赵国户部承担,帮扶河北的船舶运输业。

  大船甲板,人群层层叠叠,书生不屑于排队下船,自然是在船舷,淡看幽州雄风,

  杨家四口人,大包小包的,已经来到了他身旁,

  杨老头皮肤黝黑,拱手行礼道,“王书生,我家两个孩子说你才华高绝。”

  “老夫呢,在幽州有故人。认识杜齐明,可以为你引见。”

  “哼哼……?”书生王勃鼻息发音,他笑了,笑的肩膀耸动。

  “老杨啊,来来来,你看着我的眼睛,像什么!”

  王勃此人,虽然身高七尺有余,

  但头大脸长,眼小鼻短,自然不算什么好品相。

  “额……”杨老头憋了半天,才悠悠的说了一句,“相貌……相貌奇伟。”

  闻言,书生王勃折扇一开,怒不可遏道,

  “我要你看的是我的长相吗?我相貌出众,试问谁不知道。”

  “我问的是,你看我像不像傻子?眼睛瞎了没有。”

  “赵国正四品户部侍郎,周太后国亲杜齐明杜大人!你说能引见,你觉得我信吗?”

  甲板上,小叶子跟大哥互视一眼,

  圣武二年,杜大人流落洛阳,确实在他们家住过几天,还收了他哥哥当徒弟。

  更甚至于,那个英俊的大哥哥,极有可能是赵国皇族。

  小叶子刚想要开口说话,却被王勃义愤填膺的阻止了,

  “老杨啊,子不教父之过!你看看,你两个小孩都想要撒谎。”

  说完这句,王勃摇了摇头,

  若不是看在一路相随(蹭吃蹭喝)的份上,

  他必要骂的杨老头自惭形秽。

  船舶上,王勃忽然瞥见,

  杨家人身后,有一个衣着朴素的士子,竟然一直没走,

  他眼珠子一转,随即趾高气昂,朗声道,

  “你……别看了,就是你。叫什么名字?我问你,幽州有没有文人雅士汇聚之地。”

  “我?”朴素士子先是一愣,随后指着自己道,

  “我叫杨炯,帝都幽州楼挺出名的。文人汇聚,诗词斗艳。”

  “哈哈哈哈……”甲板上,王勃衣袍飘飘,一副文道魁首之象,仰天大啸,

  “好!幽州楼,此地就是我王勃,名动赵国的开始。那个谁……身上有没有银钱。”

  “有啊。”杨炯自然的答道。

  “给我一贯,我没路费了。顺便买身衣裳,幽州楼嘛,不能丢了读书人的体面。”

  “哦。好,我拿给你。”

  【王勃:“(O_o)??……”】

  ……

  ……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