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章 大战将至,荆州军事规划_二周目阿斗,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若曹操伊始便施此计,周不疑此言,必难获成都官吏之认同。

  然而,曹操攻城大军如潮,攻城妙计频出,周不疑却能在云淡风轻间拆解出其攻城要点,并做出行之有效的防御规划。

  使曹军不得入城一步。

  这思维和计策,令成都府官员叹为观止。

  不愧是诸葛亮门下高足。

  虽未及而立,却用兵如神。

  所以,值此之际,周不疑但凡献守城之策,众人皆会悉心筹度。

  费观问道:

  “先生是说,曹操故意设久战之策,不是为了久战,而是为了诱我们出城劫营?”

  “正是!”

  “可这不像是假的。”

  黄权亦说道:“是啊,我遣斥候观曹营粮草大营,亦非假营。”

  “若非真营,你们怎会相信?”

  周不疑身形修挺,得诸葛亮言传身教,举手投足尽得名士之风。

  说的话自也底气十足。

  刘循忧心忡忡道:“然,若玄德公不至,成都恐成危城。”

  “公子,君可信否?曹操急图成都,相比我们,他更不想打持久战。”

  “哦?”

  刘循神色一凛:“除成都外,曹操已据西川诸郡,自可征粮秣于彼,岂惧持久战耶?”

  周不疑观向地图,淡然笑了笑:“曹操的地盘,就只有一个益州么?”

  ……

  南阳,关羽大军又占新野之地。

  似乎要以新野为跳板,再度攻伐宛城。

  然而,此时宛城正值雪年,粮草丰足,坚固无比,关羽若想进至,又谈何容易?

  程昱与孙贲借冰雪之利,复葺宛城,匠心营造出一个冰雪坚城。

  待来岁春融,曹公班师之日渐近,届时自不惧关羽再犯矣。

  关羽似乎也并无速伐之意。

  只大军驻守新野,来往运送军粮。

  程昱计算,因沿途清野。

  牛马无草可食。

  乃从樊城运粮草至新野,已十去七八。

  安能支持大军久蓄于此?

  对此,驻守宛城的程昱与孙贲都很放心。

  ……

  刘备又一次收到了诸葛亮的来信。

  这回,诸葛亮告诉他。

  汉中张鲁归顺,凉州马超归顺,张飞褒城大胜张任,三将军已有名将之姿。

  刘备拿着信大喜过望。

  乃与阿斗共享此喜。

  阿斗欣慰道:“前世张鲁尝言:‘宁为曹公阶下囚,不为玄德座上客。’今岁却闻相父云其言:‘宁为玄德座前犬,不做曹贼殿前王。’真乃首鼠两端也!”

  刘备却正色道:“张鲁前世此言,乃不忍汉中百姓为曹操屠戮,故而为曹操表决心,使曹操不便屠城,乃仁义之举。今生其肺腑之言,岂容轻慢?”

  听刘备这么说,阿斗亦觉有理。

  “父亲所言极是。曹操每征伐一地,凡遇抗拒者,多有屠城之举。然张鲁归附之后,曹操不仅未屠汉中,更迁百姓于他城,妥为安置。为此,亦耗其国力无计。”

  刘备点头:“你看看,他那么说是不是很智慧?”

  “父亲竟丝毫不怪他那般言于你?”

  “既知其言乃为百姓计,吾唯敬佩其爱民之心,岂会责怪?况今岁他归附于我,自当以友朋视之,更无怪罪之理。”

  阿斗慨然点头。

  他素有仁善之名,但感觉和父亲的胸怀相比,自己还是差了一筹。

  “再者,孟起终来归附于我,只憾未能保全其父及家小,诚为可叹。”

  “适闻相父言,其与张鲁之女结姻亲。然此……”

  阿斗有些担忧马超和张鲁两强联合于雍凉作乱。

  刘备却不担心:

  “张鲁之女,既为汝相父之义女,便与汝相父之女联姻,亦无甚差别!”

  闻此言,阿斗亦释怀。

  “还有汝三叔,今终有名将之姿,身为其兄,甚为欣慰啊!”

  提到三叔,阿斗脑海中又想起了自己的两任妻子。

  “对了,你相父又言一事。”

  “何事?”

  “关于你的事。”

  “哦?”阿斗立刻兴奋了起来。

  “相父说什么了?”

  “你相父乃生龙凤胎,一儿一女,俱聪明伶俐。”

  “我知道啊,只惜不是瞻儿。”阿斗眼中颇有失望之色。

  因为他太熟悉诸葛瞻了。

  这孩子,阿斗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。

  可这男孩儿和诸葛瞻虽然很像,但亦有差别。

  还和自己年岁相差无几。

  “非同时生儿,自然性格也略生不同。孔明乃取名为诸葛谦和诸葛柔,乃取谦冲柔和之意。”

  “是啊,不过既相父之子,必是好孩儿。”

  “汝相父此次修书亦言,欲待柔儿及汝成年,使结姻亲之好。汝意若何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阿斗小脸又红了。

  这既有三叔之女,又有二叔之女,现在相父之女亦要嫁给我……

  我阿斗今生要走桃花运!

  要拒绝吗?

  阿斗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。

  只怕自己学问不够,别辱没了相父之女。

  当即下定决心,要多修学业,争取做个有作为的君王。

  “最近为父也要离开江陵一段时间。”

  “父亲要去何处?”

  “你相父让我带甘宁、黄忠二将出兵巴东,直往成都救援刘循,抵抗曹操。”

  阿斗闻此兴奋:“看来相父将主一场大战矣。”

  然而,又有些担忧。

  “可名将皆出,荆州恐为空虚。”

  此时,二叔屯兵新野,乃欲攻出,自不怕曹军攻伐。

  万一东吴趁此时再度偷袭我荆州,又当如何?

  刘备原本也有些担心,但却又觉得担心有些多余。

  阿斗直言忧虑:“相父虽计谋深远,前世却身处益州未能得防江东背刺。”

  刘备沉思道:“乃前世警示未效,今生却嘱之甚明,我亦完全遵从。其建言吾使陈到率白毦军护江陵,若得庞军师出使归营,主导荆州军务,蒋琬为副,令魏延撤回至江夏,李严总领长沙桂阳军务。傅肜向宠沙摩柯东防险地,相助汝兄刘封。

  且勿忘,江东若欲背盟犯我,必当跨越一屏障。”

  阿斗恍然想起:“对了,今生多了太史慈将军亦帮助我们守着东大门。”

  “正是!”

  “那自万无一失也!”

  “庞先生使江东,欲令其出兵北伐合淝,与我共击曹操。且子敬、公瑾尚在,料此时非其背盟突袭之机也。况即便背袭,我亦有反制之力。”

  如此,阿斗彻底放心了。

  “当今天下,最称安靖之处,莫过江陵也。”

  阿斗感慨一句,又问:“父亲,几时出兵?”

  刘备抬头远望窗外,他的心也开始激动起来:“待庞军师使毕还营,便可兴兵!”

  “庞先生既留荆地,由谁作父亲军师?”

  “法孝直!”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