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刘备相识益州文武,强端得遇雷定反叛_二周目阿斗,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备的话让刘循陷入沉思。

  的确,相对于一时泄愤,妥善的把弟弟救回来,才是父亲最愿意看到的事吧。

  他当初并未想到此节,不认为以张松家眷能换得刘阐。

  今闻刘备之言,反觉此事或有转圜之机。

  “伯父,这可行吗?”

  刘备凝神道:“此曹操南下,张松献计出谋,必对其有大用。曹操虽心不愿,但他为了拉拢益州之士,或许真会这么做。然二公子亦为其安定绵竹有一些用处。他愿于我们相换固然是好,倘若他想利用二公子,而不肯换,亦会惹张松等益州之士心中不满,使其背心离德也。”

  顺着刘备的思路深想,刘循方知刘备的眼光和格局远非自己可比。

  “这样一来,无论曹操肯不肯换,都必将陷入被动!”

  刘备慨然颔首:“正是!”

  刘循欣喜,躬身抱拳:“全仗伯父。”

  刘备亦借此升帐,召益州文臣商议此事。

  正好也借此机,好好认识一下益州的这些文臣名士。

  他走下去,官员一一介绍自己。

  “在下董和,参见刘皇叔。”

  原来这个身材修长,儒雅稳重之人就是董和。

  刘备心中回想:

  对了,阿斗说他生活极为简朴,“家无儋石之储”,衣物器具仅够自用,连妻子儿女也 “食不重味”。

  他曾劝我不要东征孙权,我未听其言,致有大败。

  他的儿子董允亦是出师表中所提之人,我汉后期肱股之相。

  沉思间,又一人上前施礼:

  “在下费观,见过刘皇叔。”

  这人身量挺拔,面容俊朗中透着沉稳。

  他朝刘备长揖及地,腰带上的玉片随动作轻响。

  刘备心中回想:

  对了,此人乃刘璋长女婿,当年守绵竹时与李严一同归附于我汉。

  记得阿斗说他年少有才,却英年早逝,卒时不过三十七载。

  他任江州都督时,曾整饬防务,使东川水路安然无虞。

  可惜天不假年,不然或能与傅肜共镇东吴边界……

  哎,可惜啊,不知此生让其驻江陵防事,能否受到张仲景之荫庇,多活一些年岁……

  正此时,一人迈步上前:

  “末将黄权,字公衡,参见刘皇叔。”

  黄权身形敦实,眉目间自带沉稳与刚毅,两颗门牙尽落,却毫无颓唐之色。

  他躬身相拜,目光沉稳如渊。

  刘备心中喟叹:

  当年若听公衡之言,不伐东吴,何致夷陵之败?

  可没办法,吾弟之仇,怎可不报啊!

  犹记阿斗所言,黄权曾力谏 “闭境拒守”,却在我东征之时,随我共征江东。我兵败时,其归道被阻,不得归蜀。

  他选择宁降曹魏,也不背主投吴。

  那种局面,他真的没办法。

  此乃真忠臣也,却被我弃在曹魏不得安归。

  甚憾也!

  阿斗说,他在魏仍念蜀地,其子黄崇后为尚书郎,随诸葛瞻战死绵竹……

  若丞相北伐之际,得此人相助,何啻如虎添翼耶?

  这时,又有一高大魁梧的将军上前抱拳:

  “末将吴懿参见皇叔!”

  这人身材颀长,着墨袍甲胄,眉宇间尽是宿将沉毅,正是吴懿。

  刘备心念微动:

  阿斗乃言,吴懿将军乃陈留吴氏之后,曾随刘璋入蜀为中郎将。

  还是吾前世之妻的兄长,乃国舅也。

  后督汉中时阳溪乃破郭淮,时人皆言“治戎过魏延”……

  却俭约如常,常以俸禄分与部曲。

  论行军整肃、持重有谋,实为北伐良将,军中栋梁……

  此外,还有吴班、秦宓、张裔、杨洪、句扶等文臣武将,皆于刘备近前识面。

  刘备心中不禁感慨。

  蜀中人杰地灵,有如此雄厚的人才相佐,何愁大业不成耶?

  却又暗叹季玉贤弟暗弱可怜。

  这般天府雄兵,谋勇无计,怎就被一个张鲁欺负成那般模样?

  一轮会面,刘备便与蜀臣相识得差不多了。

  刘备端坐主位,乃言道:“曹操南下攻蜀,得张松献图,致我贤弟刘季玉身死。幸赖大公子刘循相托,蜀中将士用命,方得驱曹贼于境外。

  每念季玉,心犹恨之。

  今闻公子欲斩张松家小,以泄心恨。

  此孝义之举,不违道义,然我辗转思忖,却有他议。”

  别人若说“却有他议”,必遭蜀中之臣非议。

  然刘皇叔乃救益州于水火之人,其言重若九鼎,谁又敢不听?

  众将拱手道:“玄德公请言。”

  刘备慨然一叹:“成都虽得保全,贤侄二公子刘阐尚羁曹营,未得安归。

  若诛张松家小,张松恐献谗言于曹孟德,加害二公子以泄愤,若如此,必非刘季玉贤弟所愿也。

  我已与刘循公子商议,不若遣使诣曹,以松之眷属换回二公子。

  使刘季玉一脉得全,此诚更利益州之举也。”

  “哦……”

  众益州官员皆长出了一口气。

  原来玄德公要留张松一家老小乃为此事。

  玄德公仁义如此,真汉家麒麟,仁德之主也!

 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?

  必然一致同意。

  刘备抚髯颔首:“既如此,何人可为使,出使曹营?”

  黄权眼中含泪,慨然抱拳:“皇叔,请允我为使臣,乃接二公子回家。”

  ……

  而与此同时,阴平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一场政变。

  强端心道只要依附曹操,必然可身享富贵,永保禄位。

  全然未注意到,此时阴平氐军已多数不为他所掌控。

  雷定终究还是叛了他。

  当他意识到危险的时候,一切都已经晚了。

  强端明白,此际曹操陷入益州的战争泥潭之中,大战未竟之时,不会在这时候接应自己。

  不过他亦不慌。

  他身为氐王,他自有一番威服边陲的手段。

  只要他将雷定军歼灭,收其部曲,再择听话者而立新酋。

  来年他依然可以雄战西陲,复振氐威。

  为曹操公守住退路,是件多值得骄傲之事!

  没错——

  他不觉得这是危险,反倒觉得是个建功立业的良机。

  然而,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。

  他要面对的对手不止雷定一个,还有一个叫马超的玉面暴徒!

  【注:这一章写到李恢,然而有读者提醒,李恢之前随刘璋去了曹营,让我给写忘了,在此改正,删除这一章有关李恢的内容。小小剧透,日后他会被马超劝降。】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