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大的帷幕与无声的棋局_明末隐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协议刚落笔的那一刻,密室里那股绷了半宿的劲儿

  “唰”地一下就松了,跟被扎破的气球似的,眨眼间就换上了

  “宾主尽欢”的热乎劲儿。等张显贵他们使团要回福建那天,成都官衙前的广场,比当初迎接他们时还弄得花里胡哨——朱红的绸缎把门口的旗杆缠得严严实实,从杆顶一直垂到地上,风一吹,跟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苗似的;广场正中间铺着两丈宽的红毡,从官衙大门一直铺到街口,毡子崭新崭新的,踩上去软乎乎的,连道褶子都没有;鼓乐手们穿着簇新的青色号服,腰里系着红绸带,手里的鼓槌、唢呐擦得锃亮,一吹一敲,《得胜乐》的调子响彻云霄,引得满城老百姓都挤在街边看热闹,一个个踮着脚,就想瞧瞧这

  “朝廷钦差”离蜀时的排场到底有多大。林宇穿着头天刚领到的麒麟补服,腰间玉带嵌着的翡翠在太阳底下闪着绿光,整个人看着精神头十足。

  他亲自走到张显贵的马车旁边,微微弓着腰,双手虚扶着车辕——这是老规矩里

  “执鞭扶鞍”的礼数,看着给足了面子,又不会显得太卑微。指尖碰到车辕上冰凉的铜环时,他脸上笑开了花,比头顶的太阳还晃眼,眼角的细纹里都透着

  “实在”,声音洪亮得能让周围的士兵和老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:“张大人这一路可太辛苦了!这回全靠大人在朝廷那边费心周旋,才让皇上知道咱蜀地有多难,给咱送来物资救急——这份情,我林宇记心里,川东的老百姓也都记着!”他故意顿了顿,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,语气说得更恳切了,

  “还望大人回福建后,一定替我跟皇上说清楚:林宇肯定守好这地盘,安顿好老百姓,把兵练得棒棒的,等着朝廷大军北伐,绝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和朝廷的恩典!”这话一说完,老百姓们纷纷点头,还有人激动地喊了声

  “林大人英明”,广场上的欢呼声一下子就高了不少。没人想起,昨天在密室里又是哭穷又是跟张显贵掰扯的林宇,跟现在这

  “满脑子忠义”的林宇,压根就是一个人。张显贵坐在马车里,撩开车帘,脸上堆着一副

  “矜持又受用”的笑,右手轻轻捋着下巴上的短胡子,指甲上戴着的翡翠戒指在太阳底下闪着光。

  他微微点了点头,语气带着

  “长辈夸晚辈”的赞许:“林帅不用多礼。你守着西南,保一方平安,本就是忠臣该干的事,朝廷自然会心疼咱们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转向围观的老百姓,声音也提高了几分,跟说给所有人听似的,

  “我回去后,肯定把蜀地的难处、林帅的忠心,一五一十都跟皇上说。希望林帅以后好好把西南打理好,早点成为朝廷能依靠的顶梁柱!”两人四目相对,都露出了挑不出毛病的笑,仿佛昨天密室里那番唇枪舌剑压根没发生过。

  林宇抬手作揖,张显贵也在车里拱手回礼,一套礼数做得顺顺当当,满是

  “君臣和睦”的融洽劲儿。随着张显贵喊了声

  “起驾”,华丽的马车慢慢动了起来——车辕上雕着缠枝莲的花纹,车轮裹着厚厚的棉垫,走起来几乎没什么声响;车厢两边挂着的明黄流苏,跟着车身晃来晃去,把车身上的金饰衬得更扎眼了。

  仪仗队跟在后面,士兵们穿着整齐的铠甲,举着

  “钦差大臣”的旗子,迈着整齐的步子往前走,马蹄踩在红毡上,发出

  “嗒嗒”的声响。太阳洒在队伍的金饰和锦缎上,反射出的光又亮又晃眼,却透着一股子空落落的劲儿——这光里藏着林宇

  “效忠”的纸面承诺,装着张显贵要兑现的长长物资清单,更裹着两人心里都明白的那些算计。

  直到使团队伍走出街口,再也看不见影子,广场上的鼓乐才慢慢停了下来,老百姓们也三三两两地散了,只留下满地的红毡和掉得到处都是的彩纸。

  可这时候的林宇,脸上的笑早就像潮水似的退没了,刚才还带着温度的眼神,瞬间变得跟深潭似的冷静,连嘴角的弧度都收得干干净净。

  他转身走进官衙,脚步沉稳得没一丝犹豫,刚穿过二进院,就对着走廊下沉声喊了句:“陈墨!”

  “属下在!”陈墨几乎是立刻从走廊柱子后面走了出来,身上还穿着之前的便服,眼神却跟出鞘的刀子似的锋利——他早就在这儿等着了,知道接下来要办的,比刚才的欢送仪式重要多了。

  “赶紧去办三件事!”林宇的声音斩钉截铁,没一点儿拖泥带水,

  “第一,从亲卫营里挑最精干、最靠谱的弟兄,组建个‘川南商行’,掌柜必须是跟着咱们打了三年以上仗的老兵,既懂规矩,又能扛事,不能出半点岔子!”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院子里的石榴树,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:“第二,让商行的人立马去成都府的织坊、药铺、油坊,用比市价高一成的价钱,把最好的蜀锦都收过来——就要那种颜色最艳、花纹最细的;再挑最地道的川芎、川贝,每一颗都得是今年的新货,不能有陈货;还有上等的桐油和生漆,必须是没掺过假的纯货!”

  “第三,备船!”林宇的声音压得更低,却每个字都听得清楚,

  “让粮道衙门调三艘最快的货船,停在夔门港,只要货一备齐,立马装船出发!记住,江南市场的门咱们才撬开一条缝,必须赶在福建那边的文书送到江南官府之前,让第一批蜀地的货出现在苏杭的市舶司码头!只要咱们的货先到,把市场占住了,后面就算朝廷想反悔,江南的商帮为了自己赚钱,也会帮咱们说话!”陈墨眼里瞬间闪过一丝亮光,一下子就明白了

  “抢占先机”有多重要,他躬身领命:“属下明白!这就去安排,保证三天内把货备齐,五天内让船开出夔门!”

  “还有件更重要的事。”林宇叫住转身要走的陈墨,语气变得更严肃了,

  “借着这次‘通商’的机会,在杭州、苏州、松江这三个地方,各设一个‘商行分号’。分号的掌柜,除了会做生意,还得会安插眼线、收集消息——明面上是卖蜀锦、药材,暗地里,我要知道福建朝廷的一举一动,比如郑芝龙最近在调什么兵,黄道周和复社的人在吵什么;还要知道江南士绅跟谁一伙,哪些人跟郑芝龙有关系,哪些人咱们能拉拢过来;甚至清廷在江南有没有安插探子,他们最近在干些啥,这些消息,一点都不能漏!”他抬手拍了拍陈墨的肩膀,眼神里带着沉甸甸的信任:“这些分号,就是咱们在江南的眼睛和耳朵,只能交给心腹来管。你亲自去挑掌柜,每个分号再配两个懂密信的弟兄,消息直接送到我这儿,不能经过任何人的手,明白吗?”

  “遵命!属下亲自去办,绝不让大人失望!”陈墨沉声应下,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——哪些地方适合设分号,哪些人值得信任,一条条思路很快就清晰了。

  林宇看着陈墨离开的背影,转身往格物院的方向走,刚走到院门口,就看见叶梦珠站在工坊前面,手里拿着一张图纸,显然是在等他。

  “叶先生。”林宇走过去,语气比刚才温和了些,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

  “福建那边答应给的硝石、硫磺,是咱们火器坊的命根子,一粒硝、一钱硫,都得用在刀刃上,绝不能浪费。”他指着工坊里正在组装的

  “惊雷铳”,目光跟能穿透东西似的:“格物院接下来的重心,就放在‘惊雷铳’的量产改良和新型火药的配比试验上。惊雷铳要改得更轻便,让士兵能单手操作;新型火药要提高爆发力,至少比现在的火药威力大三成。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成果,能做到吗?”叶梦珠微微点了点头,语气平静却满是信心:“大人放心,属下已经让工匠们开始调整铳管的尺寸,火药配比也试了三种方案,再过十天就能出结果,一个月内保证能造出五十支改良后的惊雷铳。”林宇点了点头,没再提蒸汽机的事——他心里清楚,蒸汽机是长远要办的事,而眼下,只有先把火器搞上去,才能在西南站稳脚跟,应付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变故。

  阳光透过格物院的窗户,洒在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上,也映在林宇冷静的脸上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